一個網站能否滿足用戶需求很重要,但前提是,你要知道用戶需求究竟是什么,能否通過需求挖掘到精準客戶?這些往往是從關鍵詞入手。
最近的黑科技,引來諸多不滿,聲討其噱頭一片,只能勾起嘗鮮的沖動,沒有滿足復購的剛需。
的確,用價值圈住剛需;而后,逐步優化體驗,實現生態化,一個正常的邏輯。
昨天,和一個QQ群霸屏的小伙伴聊了很久,所有的對話就圍繞著2個痛點:
1、騰訊機制的善變。
2、競爭環境的惡劣。
其實,第一個都差不多,大伙兒都一樣;這里,筆者想剖析下第二點,競爭這個東西,是可以規避的,迂回戰術嘛。當然,你說老子有資源,那就另說。
關鍵詞挖掘
提及需求,那就滿足需求,咱也只能盡力的去滿足既定的需求,體驗這種嘗鮮,咱也沒資本玩。
其實,關鍵詞挖掘,只有找到精準的關鍵詞,才能挖掘到精準客戶。
當然,這里補充幾點:
1、檢索一個關鍵詞的人群分3種:客戶、同行、資料(其中,對大多數關鍵詞而言,查找資料的需求高大80%以上)。
購買的用戶,當然越多越好,但意向用戶其實占比不多,一般就20%,大部分只為查找資料。
2、用工具挖掘關鍵詞后,要做關鍵詞進行畫像。一個關鍵詞,代表著一個既定的需求。咱們可以從關鍵詞,知曉用戶需求畫像。
一個關鍵詞,背后的需求有很多,可以分關系度,對這些背后的需求,進行圖譜化,以此更好的定位。
關鍵詞背后的需求,這個可以根據下拉、相關、指數等工具進行整合。這些需求均有大小之分。
3、不管是概念、圖片、價格、信息、規格、資源,還是其他需求,一定要注意識別咱們的目標用戶,非目標用戶只能浪費咱們資源。
挖關鍵詞,我們需求至上。
關鍵詞篩選
篩選這個緯度,其實是針對關鍵詞挖掘進行的補充。
1、指數。
指數,不一定就是百度指數。通過指數,得到關鍵詞的熱度以及趨勢,是個不錯的挖掘分析工具。
指數木有,不是說沒檢索量,只能說搜索量比較少,或者該詞的指數未開放。
挖掘的關鍵詞,按照百度指數分類,不同熱度的關鍵詞,優化周期不同。
2、趨勢。
多留意關鍵詞的趨勢變化,識別其是否有攀升的可能,關鍵詞是否是季節屬性。
有上升趨勢,做這類關鍵詞的人還少,那就爽歪歪了。
3、商業性。
關鍵詞,是否是商業詞,直接和利潤掛鉤。
“網站建設”,這個就是商業詞?!熬W站欣賞”,一般就沒啥商業價值,免費的嘛。
商業詞,可以根據競價廣告位,進行判斷,一般廣告位越多,商業價值越大。
4、競爭度。
這個單獨說明。
篩關鍵詞,我們利潤至上。
關鍵詞競爭度
利潤大的往往競爭就大,是不是一定這個規律呢?其實不然,很多冷門的關鍵詞,隱含極大的商業價值。比如,行業壁壘。
有些關鍵詞,其實商業性極大,但熟知這個行業,又懂得利用關鍵詞的可能很少,如果你兩者兼得,那春暖花開。
那,一般的關鍵詞,如何識別其競爭度呢?
1、首頁數量。
競爭強度,大伙可以統計下,該關鍵詞在搜索引擎的首頁排名中,網站首頁的數量。
首頁數量,不針對所有的關鍵詞,有些高商業詞,大平臺的內頁也要算進去。
一般數量越多,競爭就越大。當然,還要分析下參與排名的站點,其收錄、權重、年限等綜合因素。有些首頁參與的排名,競爭也只是毛毛雨。
2、搜索結果頁。
檢索一個關鍵詞,搜索引擎給出多少個結果頁,一般結果頁多的,比結果頁少的競爭度大。
3、廣告位數量。
廣告位,這個數量告訴我們關鍵詞背后的商業價值,價值越大的,競爭度自然越大。
4、其他。
這個自己意淫下。
競爭度分析,這個結合自身情況,選擇有一定的用戶需求,利潤還較為可觀,我們也能有一席之地的關鍵詞。
再啰嗦下
1、關鍵詞,藍海的太少,也不是沒有,結合自身屬性,深度挖掘。
2、紅海一片,我們可以規避競爭。比如,別人都做了價格這個需求,那咱們看看是否還有其他需求沒被滿足,人無我有嘛。
3、呈上,即使價格這個需求被做了,可以檢索下價格,是否在下拉或者相關中,該詞匯還有價格類的長尾需求,是不是價格的需求未得到滿足,那咱們是不是可以優化下,人有我優嘛。
因此,別總是問如何滿足用戶需求了,先把握好關鍵詞吧,只要你的關鍵詞夠精準,目標用戶就夠精準,需求則自然而然地呈現,記住,需求和精準關鍵詞相輔相成,共同支撐起網站的未來。